<noframes id="xxttt">
<track id="xxttt"></track>

    <noframes id="xxttt">

      <track id="xxttt"></track>

      <noframes id="xxttt"><track id="xxttt"></track>
      <track id="xxttt"></track>

        <pre id="xxttt"></pre>

        <pre id="xxttt"><strike id="xxttt"><ol id="xxttt"></ol></strike></pre><noframes id="xxttt"><pre id="xxttt"><strike id="xxttt"></strike></pre>
          <track id="xxttt"></track>

              <pre id="xxttt"><ruby id="xxttt"></ruby></pre>
              ?
              圖片新聞協會介紹協會動態企業在線通知公告行業新聞視頻新聞年會專題協會會刊行業資訊
              遵守法規 代表行業 溝通政府 服務企業 維權自律 促進發展
              ?
              “對山寨協會應全民喊打”——專訪民政部黨組成員、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詹成付
              2016-01-12

                歷經民政部、公安部等部門數年推動,《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草案正在征求各方意見。這部即將出臺的法律將對此類機構的活動進行監管,對涉嫌犯罪的予以打擊。

                近日,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了民政部黨組成員、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詹成付。


                連民政部的人都差點被騙


                南方周末:“山寨協會”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在大陸泛濫的?


                詹成付: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境外組織進入中國內地開展活動。其中,許多內地居民到境外注冊登記組織又回內地開展活動,這一現象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2007年后問題愈發突出,引起各方面的關注。在內地成立社會組織,需依法在民政部門辦理相關登記手續,而這些山寨協會披著境外登記的外衣,擅自在境內吸納會員、開展活動,名稱卻與依法登記的協會、學會相似,容易造成視覺混淆,比如此前曝光的“國際食品包裝協會”、“世界奢侈品協會”、“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等;甚至有的山寨協會名稱與內地合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名稱完全相同,如,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是民政部登記的全國性社團,2010年時我們又發現一個同名的山寨協會也在內地開展活動。


                南方周末:這些山寨協會如何注冊?有哪些特點?


                詹成付:這些山寨協會主要是內地居民利用境內外對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的差異,在登記條件寬松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注冊,比如:美國、澳大利亞、香港等,就目前掌握情況來看,大多數山寨協會是在香港注冊的,他們在香港特區政府公司注冊處登記一個公司,下面再設立若干個分行,分行的名稱都冠以“中國”、“中華”、“全國”等國字頭字樣,與國內合法登記的全國性社團名稱一致或雷同,說白了,這些山寨協會就是香港公司下面的分支機構。也有一小部分山寨協會是在香港特區政府警務處注冊的社團,但它們活動的目的根本不是非營利、公益性質的,就是為了撈錢斂財、唯利是圖。比如,中國營養學會是在民政部登記的全國性社團,有個山寨協會就叫“中國營養協會”,“學會”“協會”一字之差,讓公眾難以區分。它們就是用這種攪局的形式,達到斂財的目的。


                南方周末:攪局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詹成付:以“中國營養協會”為例,2015年12月初,它們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中國生命科技產業論壇”,聲稱民政部、人民日報社、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民政局是他們的指導單位,活動包裝的非常高大上,我們部里一位退休的老同志就差點入會。你看,連民政部的人都差點被山寨協會蒙騙。我們順藤摸瓜,在調查這個組織的情況時發現,這個山寨協會還在明碼標價賣牌子,交9萬元能成為他們的副會長。


                南方周末:目前民政部掌握的山寨協會大約有多少?他們的斂財手段有哪些?


                詹成付:目前我們掌握的山寨協會在200個以上,但通常一個山寨協會的斂財手段被識破后,又會重新換個頭銜名稱繼續活動,哪個牌子好用就用哪個,比如注冊完一個“中國營養協會”,再注冊一個“中國房地產企業協會”。在香港注冊社團和公司非常方便,而且香港的一個地址可以注冊多個機構,北京還有專門的代理機構可以代辦注冊,只需幾千塊錢便可注冊一個山寨協會。2014年被《焦點訪談》曝光的“中華醫院管理學會”,就是在香港注冊的山寨協會,是山東的兄弟倆以其70多歲母親的名義在香港注冊了一個公司,公司名下有國字頭的學會、協會40多個,諸如“中華醫院管理學會”、“中國醫療器械貿易行業協會”、“中國金融業協會”甚至“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協會”等,哪個好斂財用哪個。這些山寨協會斂財手段多種多樣,主要有發展會員、成立分會收取會費,發牌照、搞評選頒獎活動收錢,搞行業培訓收費,有些甚至向企業敲詐勒索。


                利用了中國人“官本位”的思想


                南方周末:“山寨協會”非法活動亂象頻發的根源是什么?


                詹成付:這主要因為,這些山寨協會是依據境外法律法規注冊成立的,說它們非法不合適,但作為它們長期活動地的大陸又沒有法律法規予以管理,形成注冊地管不了、活動地管不住的局面,導致亂象頻發。我們發現“中國營養協會”假冒民政部指導的名義開會,也只能聲明我們不是指導單位。因為它是在香港注冊的,我們不能按照非法組織取締。另外山寨協會也利用了人們對社會組織,尤其是對帶有中國字頭的社會組織的信任。山寨協會的存在發展,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南方周末:能否具體講講這些因素?


                詹成付:首先,山寨協會都是帶有“國字頭”高大上的名稱,他們用的印章也是帶五角星的紅章,欺騙性強。為什么要用“國字頭”?因為中國人信任“國字頭”。為何山寨協會不在境外行騙?因為境外沒有他們活動的土壤。


                其次,開會和活動地點選擇中國人最相信的地方,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政協禮堂等,利用了中國人“官本位”的思想。


                再次,一些領導干部為山寨協會站臺。有些老領導搞不清楚這些社團的真假,被蒙騙去站臺,還有一些老領導從中得到好處,愿意去站臺。


                此外,就是一些主流媒體給山寨協會的廣告宣傳造勢。在媒體上刊登山寨協會的廣告,比如“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董金獅,以專家的身份在央視做節目。


                大家看,這些山寨協會有了國字頭的招牌,在最莊嚴的人民大會堂開會,有領導人的站臺,有主流媒體的宣傳造勢,誰還會懷疑這個山寨協會是假的呢?


                南方周末:山寨協會一個顯著特征是假冒國字頭協會的名稱。為何國字頭的名稱倍受青睞?


                詹成付:中國字頭帶有政府色彩,容易獲得社會公眾的信賴,山寨協會就利用了這一點。另外,“國字頭”可以在全國范圍活動,獲取的利益更大。


                南方周末:對山寨協會的信任形成后,會帶來哪些后果?


                詹成付:這個局面形成后,不僅使社會公眾上當受騙,也使得合法登記、按規矩辦事的境內社會組織的利益受到侵害。人們一旦上當受騙,產生經濟糾紛,就會誤認為合法登記的組織在行騙,質疑政府部門監管不力。大家都不從自身找原因,這也是很悲哀的地方。


                山寨協會在大陸沒有登記注冊地址,一旦它們圈錢跑路,造成國內資產流失,民政、稅務、工商和公安都很難找到責任人,危害極大??梢哉f,山寨協會是社會的寄生蟲和毒瘤。


                南方周末:上述因素如何克服呢?


                詹成付:我認為應當形成對山寨協會全民喊打的氛圍?;顒拥爻修k方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比如,人民大會堂承接一個會議,應當首先搞清楚會議主辦方是否具有合法身份?活動是否合法?如果大會堂、政協禮堂只重經濟效益而不重視社會影響,那么法輪功在人民大會堂開會,難道可以嗎?一群騙子在政協禮堂開會,難道可以嗎?另外媒體也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在刊登廣告、專訪之前,應當先對這些機構的身份予以核實,而不是一上來就大肆宣傳。


                如果領導人、會議承辦方、媒體以及每個人加強自律、提高警覺,都不給山寨協會提供可乘之機,套用一句行話叫做綜合治理,進而形成人人喊打的局面,山寨協會必定落荒而逃,良好的社會組織的生態才能形成。


                最大的困境是無法可依


                南方周末:在對這些山寨機構的治理上,存在哪些困境?


                詹成付:目前最大的困境是法律法規不健全,讓這些山寨協會鉆了法律空子,斂財騙錢。


                南方周末:作為社會組織管理部門的負責人,你認為政府應該怎么做?


                詹成付:作為政府部門,最起碼有四個方面可以作為。第一,健全法制,盡快將境外非營利政府組織納入法律監管范疇,確保這些組織到境內開展活動,必須要經過許可或備案。第二,要加強合法登記社會組織的信息公開,要讓社會公眾能夠方便快捷地查詢這個組織是真還是假。第三,政府要主動出擊,對現行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的,要依法嚴肅查處,切實履行職責。第四,暢通舉報渠道,形成政府部門綜合監管的合力,有力打擊這些組織的非法活動。


                南方周末:《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出臺后,將有哪些有力舉措?


                詹成付:按照草案的規定,境外非政府組織來內地活動實行登記許可制度。如果未登記或未取得臨時活動許可開展活動的,可以予以取締,沒收非法財物所得,對責任人進行警告、罰款甚至拘留。(記者:王瑞鋒 )


              ?服務熱線:010-67663110,010-67663114 傳真:010-67626799,010-67663114-833 郵編:100079 E-mail:caffci@caffci.org
              地 址:北京市豐臺區宋莊路順三條21號嘉業大廈2號樓508室 京ICP備06007499號 證書編號:11940899279-00001
              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